浙江高考前10000名,能去哪些大学?这份统计值得参考!
浙江高考前10000名,能去哪些大学?这份统计值得参考!
浙江高考前10000名,能去哪些大学?这份统计值得参考!潮新闻(xīnwén)客户端 记者 戴欣怡
高考暂告一段落,根据官方发布,6月26日左右,考生高考成绩(chéngjì)及各类各段分数线将公布,并提供考生成绩、位次号(hào)查询。
分数公布之前,不妨来(lái)看看去年浙江高考前10000名(míng)考生,他们去了哪些大学,读了什么专业?
全省前10000名考生(kǎoshēng)
先来看学霸考生的(de)大学去向。
2024年高考,全省前(qián)一万名最低门槛是655分(fēn),普通平行志愿共录取(lùqǔ)6592名考生(对应最低分655分,位次号10011名)。
全省前一万名考生,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高校,共有(gòngyǒu)99所(suǒ),主要为985、211名校,以及部分(bùfèn)双一流高校。记者统计了99所高校在前一万名中的录取人数——
全省前(qián)一万名考生高考统招升学去向
去年最低录取位次(wèicì)是多少?
可以(kěyǐ)看到,浙江大学是浙江高考前一万名学霸的主流去向。
浙大高考统招在(zài)省内录取情况
去年,共有2044名考生通过高考统招被浙大录取(含浙大医学院录取155人(rén)),录取人数在一众名校中(zhōng)遥遥领先。
收分最高专业为工科试验班(竺可桢学院图灵班),分数线702,全省位次200名;录取分数线最低为应用生物科学(shēngwùkēxué)(农学,含新(hánxīn)农科(nóngkē)实验班)分数线664,位次6791。
记者也整理了备受关注(guānzhù)的清北录取动向:
清北高考统招在省内(shěngnèi)录取情况
2024年,共有(gòngyǒu)46名考生高考裸分考入(kǎorù)北京大学(含北大医学院录取15人)。
北大录取分数(lùqǔfēnshù)线最高的是工商管理类专业,721分,录取位次全省第2;最低为理科(lǐkē)试验班(shìyànbān)类(理科基础类专业),录取分数707,位次全省78。
此外,北京大学医学院录取8人,最高收分专业(zhuānyè)为口腔医学(kǒuqiāngyīxué)(709分,全省第51);最低为预防医学(699分,全省第311)。
清华大学通过高考(gāokǎo)统招录取29人,最低录取位次全省第81。
复旦、上交高考统招(tǒngzhāo)省内录取情况
复旦大学高考平行志愿(zhìyuàn)录取14人(含复旦医学院录取4人),最低录取位次(wèicì)全省第437。
上海交通大学高考平行志愿(zhìyuàn)录取同样为14人(含上交医学院(yīxuéyuàn)录取5人),最低录取位次全省301。
近(jìn)400人选择“双非”院校
记者注意到,省内(shěngnèi)高校除了浙大,温州医科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(fǎ)航空学院,在前(qián)一万名中录取(lùqǔ)的考生数量也不少。90人被(bèi)温州医科大学录取,收分最高的专业是眼视光医学(5+3一体化),分数线669,省内位次号5021。75人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的工科试验班(shìyànbān)类(中外合作办学,中法航空试验班)录取,分数线658,录取位次号8712。
记者统计发现,前一万名考生中,近400人(rén)选择“双非”院校 。
前一万名考生中(zhōng),选择非985、211院校的考生去向
这些考生的主要去向是医科大学,比如当地重点建设的医药类高校,医学教育实力和科研水平有显著影响力(yǐngxiǎnglì),备受学霸考生青睐(qīnglài)。
其次(qícì)是政法类院校,比如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,在法学领域的学科实力及(jí)行业影响力,也受到考生认可。
学霸们选(xuǎn)了哪些专业?
不少名校(míngxiào)近年采用大(dà)类招生,相当一部分考生会进入工科试验班、理科试验班、人文社科试验班等。
从具体专业(zhuānyè)来看,临床医学、法学、计算机类、数学类、软件工程(ruǎnjiàngōngchéng)、经济学类、工商管理类、人工智能、新闻(xīnwén)传播学等专业,出现频率相对较高。
理科专业中最热门的是计算机类,前一万名考生(kǎoshēng)中约有450人选择相关专业。最高收分专业为(wèi)上海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ACM班(bān),致远理科荣誉计划),录取位次全省第90。
其次是临床医学专业,有284人选择这一方向,其中不乏高考(gāokǎo)700分以上的学霸。最高(zuìgāo)录取分数线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类,录取位次号全省(quánshěng)第59。
文科专业中最热门的(de)是法学,前一万名考生中有389人选择,最高(zuìgāo)录取分数线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,录取位次号全省424。

潮新闻(xīnwén)客户端 记者 戴欣怡
高考暂告一段落,根据官方发布,6月26日左右,考生高考成绩(chéngjì)及各类各段分数线将公布,并提供考生成绩、位次号(hào)查询。
分数公布之前,不妨来(lái)看看去年浙江高考前10000名(míng)考生,他们去了哪些大学,读了什么专业?
全省前10000名考生(kǎoshēng)
先来看学霸考生的(de)大学去向。
2024年高考,全省前(qián)一万名最低门槛是655分(fēn),普通平行志愿共录取(lùqǔ)6592名考生(对应最低分655分,位次号10011名)。
全省前一万名考生,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高校,共有(gòngyǒu)99所(suǒ),主要为985、211名校,以及部分(bùfèn)双一流高校。记者统计了99所高校在前一万名中的录取人数——

全省前(qián)一万名考生高考统招升学去向
去年最低录取位次(wèicì)是多少?
可以(kěyǐ)看到,浙江大学是浙江高考前一万名学霸的主流去向。

浙大高考统招在(zài)省内录取情况
去年,共有2044名考生通过高考统招被浙大录取(含浙大医学院录取155人(rén)),录取人数在一众名校中(zhōng)遥遥领先。
收分最高专业为工科试验班(竺可桢学院图灵班),分数线702,全省位次200名;录取分数线最低为应用生物科学(shēngwùkēxué)(农学,含新(hánxīn)农科(nóngkē)实验班)分数线664,位次6791。
记者也整理了备受关注(guānzhù)的清北录取动向:

清北高考统招在省内(shěngnèi)录取情况
2024年,共有(gòngyǒu)46名考生高考裸分考入(kǎorù)北京大学(含北大医学院录取15人)。
北大录取分数(lùqǔfēnshù)线最高的是工商管理类专业,721分,录取位次全省第2;最低为理科(lǐkē)试验班(shìyànbān)类(理科基础类专业),录取分数707,位次全省78。
此外,北京大学医学院录取8人,最高收分专业(zhuānyè)为口腔医学(kǒuqiāngyīxué)(709分,全省第51);最低为预防医学(699分,全省第311)。
清华大学通过高考(gāokǎo)统招录取29人,最低录取位次全省第81。

复旦、上交高考统招(tǒngzhāo)省内录取情况
复旦大学高考平行志愿(zhìyuàn)录取14人(含复旦医学院录取4人),最低录取位次(wèicì)全省第437。
上海交通大学高考平行志愿(zhìyuàn)录取同样为14人(含上交医学院(yīxuéyuàn)录取5人),最低录取位次全省301。
近(jìn)400人选择“双非”院校
记者注意到,省内(shěngnèi)高校除了浙大,温州医科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(fǎ)航空学院,在前(qián)一万名中录取(lùqǔ)的考生数量也不少。90人被(bèi)温州医科大学录取,收分最高的专业是眼视光医学(5+3一体化),分数线669,省内位次号5021。75人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的工科试验班(shìyànbān)类(中外合作办学,中法航空试验班)录取,分数线658,录取位次号8712。
记者统计发现,前一万名考生中,近400人(rén)选择“双非”院校 。

前一万名考生中(zhōng),选择非985、211院校的考生去向
这些考生的主要去向是医科大学,比如当地重点建设的医药类高校,医学教育实力和科研水平有显著影响力(yǐngxiǎnglì),备受学霸考生青睐(qīnglài)。
其次(qícì)是政法类院校,比如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,在法学领域的学科实力及(jí)行业影响力,也受到考生认可。
学霸们选(xuǎn)了哪些专业?
不少名校(míngxiào)近年采用大(dà)类招生,相当一部分考生会进入工科试验班、理科试验班、人文社科试验班等。
从具体专业(zhuānyè)来看,临床医学、法学、计算机类、数学类、软件工程(ruǎnjiàngōngchéng)、经济学类、工商管理类、人工智能、新闻(xīnwén)传播学等专业,出现频率相对较高。
理科专业中最热门的是计算机类,前一万名考生(kǎoshēng)中约有450人选择相关专业。最高收分专业为(wèi)上海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ACM班(bān),致远理科荣誉计划),录取位次全省第90。
其次是临床医学专业,有284人选择这一方向,其中不乏高考(gāokǎo)700分以上的学霸。最高(zuìgāo)录取分数线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类,录取位次号全省(quánshěng)第59。
文科专业中最热门的(de)是法学,前一万名考生中有389人选择,最高(zuìgāo)录取分数线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,录取位次号全省424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